广州天童教育:怎么样会破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联系

发布时间:2021-09-07 17:47:48

  当孩子试图和我们说话时,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教导、批评、告诫他们。同时,我们也倾向于标记他们的经历。为什麽我们觉得自己需要时时刻刻教导他们,并向他们传授自己的观点?原因在于我们自己,而非来自于孩子们的需要。其实,我们只是没有能力做到真实放手,无法接受真实、简单的现实。

  假如孩子不再征求我们的意见,不邀请我们参加讨论,这表明他们不愿意和我们有交心,开始向我们隐瞒。

  我们中的一些人在经过大量基于阅读、教导、辅导的心理揣摩后,变得成熟起来。只要听到孩子说了什么,我们就会采取行动,做出反应。或许,就像我以前一样,你对孩子说过这种反射性的话:

  我知道你心烦意乱;我注意到你现在很生气;我只想让你知道此刻你非常愤怒;你似乎感到没人理解你;我明白你今天感到孤单了;我知道你现在心情不好,不想说话;我知道你现在心情很低落,我知道你现在有多沮丧;我知道你对明天的考试忧心忡忡。

  要注意的是,这些映射式的语言,充满了我们的自负,并带有我们的控制欲。

广州天童教育:怎么样会破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联系(图1)

  要想忠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感情和想法,而不掺杂自己的情感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实际上,如果我们仔细体会以上的话语,就会发现其中暗含着居高临下的评判意味。

  假如某人对我们说:我注意到你此刻很生气,我们会觉得他的态度很高傲;那么我们多半会讨厌他们,因为他们有着优越感和压迫感。也许我们会因此而生气。假如某人说我看得出来你很不安,或者我只是想让你知道现在你很生气,我们的反应恐怕也是针锋相对:是的,你说对了,我就是这样!”

  要想真实地反映孩子们的感受,我们需要对我们自己的自负和焦虑感保持警惕。不然,我们不仅不能让孩子获得自己的经验和完全的接受,而且还会不自觉地变得傲慢或评价他们。因此,他们会同自己的经历和感觉割裂开来。

  换言之,当我们给孩子做映射式评论时,要注意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他的影响。当孩子体验者自己的生活时,我们究竟是在与孩子们携手共进,还是在无意间把自己与他们的经历割裂开来,然后又阻碍了他们真正体验自己的生活?

  如果我们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个水平上,语言常常变得没有必要,因为它只能隔离孩子和他们自己之间的情感联系。而且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好状态,贴近孩子。

  因此广州天童教育觉得,要做到和孩子心心相印,我们只要做个见证人——亲眼见证孩子的各种经历,让他们置身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,而不必暗示他们摆脱眼前的状态。

  不用揣摩孩子的心理,只要放开就好。「放下」加上「见证」,孩子不用依赖父母,就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观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