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长在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,都希望孩子能掌握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,担心娃学成带有浓重中文特色的“中式”英语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。
中式英语其实不光指中式口音,更重要的其实是用中文思维来做英语表达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留意过不同场景不同地方的英文翻译。
医院B超牌子下面的译文是 The B is super,翻译成中文就是 “B是超级的”。或者签到处的翻译为Sign everywhere,也就是“到处签”。这样的笑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数不胜数。究其原因,其根本在于没有培养英文思维,习惯于中文翻译输出英文。
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?
究其原因,即错误的语言学习方法导致。作为非英语母语者,很多中国人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,无论是在纸面上还是在脑子里都习惯去做翻译,也就是用中文去套。这样做既影响了表达的流利度,同时也经常会词不达意,不能准确地传递语言的意义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就开始培养英语思维,think in English or use English to think,简单直白来说就是要避免翻译。因为一旦孩子的英语学习养成了中文翻译的思维定式,再想培养英语思维就会更加困难。具体来说爸爸妈妈在家可以怎么做呢?
拒绝Chinglish,爸妈这样做
第一种方法,在语言和图像之间建立直接连接
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幼儿时期进行家庭辅导时常常会这么做:用一幅挂图或者一些词卡让孩子跟着学,苹果、apple、香蕉、banana。那么复习的时候经常会这样提问,苹果的英语怎么说?香蕉的英语怎么说?通过这样的过程,孩子学会的是苹果等于apple,香蕉等于banana,也就是说会直接把中文和英文对应起来记忆。所以等他看到苹果这个东西要说出英文的时候,必然要经过翻译这一步,所以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。
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在语言和图像之间建立直接联系,在教苹果这个单词的时候,常常会先创建一个和苹果相关,并且联系我们生活实际的情境。
比方说展示一张野餐的图片,告诉孩子今天我们要去草坪上野餐,在野餐布上有一篮水果,果篮里面有香蕉、苹果、梨、葡萄等水果,然后这个时候再把苹果图像单独给孩子展示,告诉孩子这个单词是apple。
久而久之,孩子通过不断地重复和训练,看到苹果的图像就会反映出来apple,这样就可以把语言和图像建立直接的联系,省去了当中中文翻译的这一步。
第二种方法,在语言和动作之间建立直接联系
相对来说,我们很多中国孩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常常很害羞,不说不动,只是静静地听老师说,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“哑巴英语”。
在学英语的时候,正确的做法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动起来。爸爸妈妈可以一边说英文指令,一边示范做这些动作,让孩子模仿。例如可以说stand up,让孩子站起来;Clap your hands拍手;Turn around转圈。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,孩子会感到很投入很有趣,像是爸爸妈妈在陪他们玩游戏,重复几次这一串的动作单词还有表达,其实很快孩子就能够理解并且记住,而且下次听到这些指令完全不用借助中文翻译,就能够直接地做出动作,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英语思维的培养。